bubble_chart 類別 經(火)穴。
bubble_chart 釋名
原指山丘,此處形容外踝高起,穴當其旁,故名。
bubble_chart 位置
_tw.webp)
崑崙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足部外踝後方,當
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腓骨短肌。分佈有環層小體;後方為跟腱。
- 神經:腓腸神經。
- 血管:小隱靜脈及外踝後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或對向內踝前緣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祛風熱,理胞宮,舒腰腿。
- 古典:頭痛、目眩、項脊強、肩背拘急、腰尻痛、足腨腫痛、轉筋、足心痛、草鞋風、步履不便、腳氣、寒熱、瘧疾、癲癇、鼽衄、牙痛、胸滿、咳喘、腹痛、泄瀉,便秘、便毒、浮腫、小兒陰腫、小兒驚癇、難產、胞衣不下、風疹、癰疽、目赤、足搐搦。
- 現代:急性腰扭傷、甲狀腺腫大、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踝關節痛、滯產、胎盤滯留、胎位不正。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