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穴名太衝
國際代碼LR3
bubble_chart 類別

輸(土)穴,原穴。

bubble_chart 釋名

陰經原穴皆名「太」;「衝」指要衝,因其血氣盛而名。

bubble_chart 位置

太衝、公孫穴位橫斷面 (改編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太衝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足背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當行間後二寸。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拇長伸肌腱外緣,第一骨間背側肌、拇收肌斜頭。
  • 神經:腓深神經的跖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內側神經。
  • 血管:足背靜脈網、第一跖背側動脈。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0.5~1寸,或透向湧泉。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

  • 古典:頭痛、眩暈、目昏、目癢、目赤痛、迎風流淚、唇歪,喉痛、嗌乾、咽喉氣梗、脅痛、腹痛、疝痛、陰部痛、陰縮、癃閉、遺尿、淋病、驚癎、腹中雷鳴、嘔逆不食、飧泄、脅下支滿、少腹滿、大便難、黃疸、腰痛、寒濕腳氣痛、股膝腫痛、行步難移,產後汗出不止、漏下、月水不通,乳癰。
  • 現代:肝炎,高血壓,神經衰弱,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滯產、月經不調、乳腺炎、乳腺增生,肋間神經痛、近視、視力減退、青光眼、結膜炎、血小板減少症,面肌痙攣、手指震顫、震顫性麻痺,癔病。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