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類別 八會穴之一:髓會。
bubble_chart 釋名
懸,懸掛。鐘即踵,指足跟。《釋名‧釋形體》:「足後曰跟…又謂之踵。踵,鐘也。鐘,聚也。體之所鐘聚也。」穴在其上,跟垂于下。故名。穴近腓骨下1/4折點處,此處因腓骨的上3/4段被腓骨長肌覆蓋,骨骼在此形如斷絕,所以又名「絕骨」。
bubble_chart 位置
.jpg)
復溜、懸鐘穴位橫斷面 (改編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_tw.webp)
懸鐘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凹陷處。或定于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之間凹陷處。
- 《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足三陽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
- 《針灸大成》:「尋摸尖骨者是」;
- 《循經考穴編》:「須細揣摸絕骨尖,如前三分而高寸許是陽輔,絕骨尖間筋骨縫中是懸鐘,與三陰交對。」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腓骨短肌和趾長伸肌分歧部。
- 神經:腓淺神經。
- 血管:脛前動、靜脈分支。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泄膽火、清髓熱、舒筋脈。
- 古典: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熱病汗不出,五淋,喉痺,髀樞痛、諸節痠折、風勞身重,中風手足不遂、頸項強、腳氣。
- 現代:落枕、偏頭痛、淋巴結核、足內翻。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