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肩井
别名膊井
国际代码GB21
bubble_chart 类别

交会穴:针灸甲乙经:“手少阳、阳维之会”;素问气府论王冰注:“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针灸聚英补充作:“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

bubble_chart 释名

穴位于肩上,其下为空陷,所以称“井”。

bubble_chart 位置

肩井穴位 (改編自《经络与穴道》)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 针灸甲乙经:“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大骨,指肩胛冈,穴在肩胛骨上角与斜方肌上缘之间。
  • 太平圣惠方:“在肩上陷罅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是也”;
  • 针灸玉龙经:“在肩端上缺盆尽处”;
  • 针方六集:“如取左﹝侧﹞穴,用本人右手小指按于左肩柱骨尖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是穴。取右﹝侧﹞穴,亦如是。”可作定位参考。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斜方肌,深层为提肩胛肌与冈上肌之间。
  • 神经: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
  • 血管:颈横动、静脉分支。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或斜向后方斜刺0.5~0.8寸,不宜向前内下方直刺,以免穿透第1肋间隙或其上方而损伤深层的肺脏。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bubble_chart 功效

利肩臂,平气逆,下乳,催产。

  • 古典:肩背痺痛,臂不举,颈项不得回顾,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翻胃,呕吐,咳逆上气,瘰疬,虚劳,产后乳汁不下,乳痈,妇人产晕,难产。
  • 现代:神疲乏力,嗜眠,胸闷,乳腺增生。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