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臑俞
國際代碼SI10
bubble_chart 類別

交會穴:手太陽、陽維、陽蹻之會。

bubble_chart 釋名

臑,上臂。穴在其後,緊靠背部,故稱「俞」。

bubble_chart 位置

臑俞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肩部,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處。
  • 針灸甲乙經》:「在肩臑後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
  • 千金要方》:「俠肩髃後大骨下」;
  • 針灸大成》:「俠肩臑後大骨下」;
  • 《循經考穴編》:「肩貞下(當作上)一寸五分是」;
  • 醫宗金鑒》:「從肩貞上行肩端,臑上肩骨下」;
  • 《素問直解》:「曲掖上骨,兩臑俞穴」。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三角肌後份,深層為岡下肌。
  • 神經:淺層為鎖骨上神經後支的分支及來自腋神經的臂外側皮神經的分支、腋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 血管:旋肱後動、靜脈,深層為肩胛岡上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或稍偏向前下方斜刺1~2寸,如深透肱骨頸的內側緣,可達腋神經及臂叢下部;如向前上方透刺,在肩胛切跡附近有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上動、靜脈;如向外方(當肱骨外側)斜刺,有腋神經分支;如向下方(在肱骨內側)斜刺,則可達橈神經附近。艾炷灸3~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 古典:寒熱、肩臂痛不可舉、臂痠無力,肩腫引胛中痛、脛痛。
  • 現代:上肢癱瘓、漏肩風、乳腺炎。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