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釋名 穴在股內側約當箕門上五寸處,故名。為與上肢手陽明大腸經同名穴(手五里)相區分,《針灸甲乙經》冠以「足」字。又稱「股五里」。
bubble_chart 位置
.webp)
足五里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大腿內側根部,恥骨結節下方,當氣衝直下3寸,長收肌外緣凹陷處。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內收長肌、內收短肌。
- 神經:閉孔神經淺支和深支。
- 血管:股內側動脈淺支。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1~2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行氣提神、通利水道。
- 古典:腹中滿,腸風,少腹痛,小便不利,陰囊濕痒,股內側痛,嗜臥,風勞,四肢不得舉。
- 現代:腹股溝淋巴結炎、帶下。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