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鉗蠍科動物東亞鉗竭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乾燥體。如單用尾,名蠍尾。主產於河南、山東、湖北、安徽等地。野生蠍春末至秋初均可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後捕捉者,稱為「春蠍」,此時未貪泥土,品質較佳;夏季產量較多,稱為「伏蠍」,品質較次。飼養蠍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捕得後,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鹽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撈出,置通風處,陰乾。
【性味歸經】
辛,平。有毒。歸肝經。
【功效】
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主治】
- 用於痙攣抽搐。本品主入肝經,既平息肝風,又搜風尋絡,兼具息風止痙及搜風止痙之效,有良好的止痙抽作用。故可用治各種原因之痙攣抽搐,常與娛蚣同用,研細末服。如用治小兒急驚風高熱、神昏、抽搐,常與羚羊角、鉤藤、天麻等清熱、息風藥物配伍;用治小兒慢驚風抽搐,常與黨參、白朮、天麻等益氣健脾、息風止痙藥物配伍;用治痰迷癲癇抽搐,可與鬱金、白礬等份,研細末服;用治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又與蜈蚣,天南星、蟬蛻等配伍,如五虎追風散,或與蜈蚣,鉤藤、硃砂等配伍亦效,如攝風散;用治風中經絡,口眼喎斜,可與白殭蠶、白附子同用,如牽正散。
- 用於瘡瘍腫毒,瘰癧結核。本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結、攻毒之功。如《澹寮方》用全蠍、梔子各7個,麻油煎黑去渣,入黃繕為膏外敷,治療諸瘡腫毒;《醫學衷中參西錄》以本品10枚,焙焦,分二次,黃酒下,消頜下腫硬。近年報導用全蠍,蜈蚣、地龍、蟅蟲各等分,共研細末或水泛為丸服,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淋巴結核、骨關節結核等病有效。
- 用於風濕頑痺。全蠍善於通絡止痛,對風寒濕痺久治不愈,筋脈拘攣,甚則關節變形之頑痺,作用頗佳。可與川烏、白花蛇、沒藥等祛風、活血、舒筋活絡之品同用。
- 用於頑固性偏正頭痛。本品具有搜風通絡止痛之效,常與蜈蚣、白殭蠶、白附子、川芎等同用,或單用研末吞服奏效。
【文獻別錄】
- 《開寶本草》:「療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服咼斜,語澀,手足抽掣。」
- 《本草從新》:「治諸風掉眩,驚癇抽掣,口眼咼斜…厥陰風木之病。」
- 《玉楸藥解》:「穿筋透骨,逐濕除風。」
【用法用量】
煎服,2~5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適量。
【注意禁忌】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蠍毒,一種類似蛇毒神經毒的蛋白質。并含三甲胺、甜菜鹼、牛黃酸、軟脂酸、硬脂酸,膽甾醇、卵磷脂及銨鹽等。小鼠口服全蠍,對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寧及煙鹼引起的驚厥均有對抗作用。灌胃、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全蠍浸劑及煎劑均有顯著持久的降壓作用;對清醒動物有明顯鎮靜作用。蠍毒(Buthotoxin) 主要危害是使呼吸麻痺。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