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或杭州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na (Boiss.) Shan et. Yuan) 的根。主產於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秋季採挖,曬乾切片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胃經。
bubble_chart 功效
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本品辛溫,發表散風,芳香通竅,常配伍防風、羌活等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 用於陽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痺痛。本品辛散而燥,尤以善散陽明經風濕之邪而止頭額疼痛見長,且芳香上達,善通鼻竅。治療陽明頭痛,眉稜骨痛,頭風痛等症,屬外感風寒者,可單用,即都梁丸;或與荊芥、防風、川芎等藥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屬於外感風熱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等同用。治療齒痛,屬風冷者配伍細辛;屬風火者配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時流濁涕,每與蒼耳子、辛夷、薄荷等同用,如蒼耳子散。風寒濕痺,腰背疼痛,常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 帶下過多。本品善除陽明經濕邪而燥濕止帶。屬寒濕帶下,可與鹿角霜、炮薑、白朮、山藥、龍骨等藥同用,如白帶丸;屬濕熱帶下,則需配伍車前子、黃柏等同用。
- 用於瘡癰腫毒。本品能消腫排膿,止痛。治療癰疽初起,紅腫熱痛,每與銀花、當歸、穿山甲等藥配用,如仙方活命飲;與瓜蔞、貝母、蒲公英等同用,又治乳癰腫痛。
-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皮膚風濕瘙癢及毒蛇咬傷。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
- 《本草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秘…蛇傷、刀箭金瘡。」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適量。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陰虛血熱者忌服。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興安白芷含白芷素、白絲醚、白芷毒素等;杭白芷根含6種呋喃香豆精和兩種白色結晶物。
- 小量白芷毒素有興奮中樞神經、升高血壓作用,並能引起流涎嘔吐;大量能引起強直性痙攣,繼以全身麻痺;
- 白芷能對抗蛇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
- 白芷水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劑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