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上四味,以1.4公升(七升),先煮麻黃,減400毫升(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600毫升(三升)。去滓,溫服200毫升(一升)。
【功效】
宣肺泄熱,止咳平喘。
【主治】
外感風寒、肺熱壅盛證。身熱不解,喘逆氣急甚,或鼻翼煽動,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方義】
本方適用於風熱犯肺,或風寒鬱而化熱,壅閉肺氣之證。方中石膏份量為麻黃之兩倍餘,借以監制麻黃辛溫之性,並使之轉為辛涼清熱之用,兩藥合用,清宣肺中鬱熱而定喘;杏仁宣降肺氣協同麻黃以平喘;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與石膏相配,甘寒可生津止渴,並可防其大寒傷胃。
【辨證要點】
- 喘鳴。
- 發熱。
- 苔黃。
- 脈數。
【加減】
- 氣喘:加葶藶子、地龍、射干。
- 肺熱甚:加魚腥草、車前草、黃芩。
- 煩躁口渴:加黃柏、知母。
- 發熱惡風:加柴胡、芍藥。
- 痰深難出:加桔梗、栝蔞仁。
- 痰中挾血:加白茅根、側柏葉。
- 肺炎喘甚:合瀉白散,療效甚佳。
【現代應用】
氣喘、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副鼻竇炎、蕁麻疹、感冒、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