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功效】
瀉肺清熱,止咳平喘。
【主治】
肺熱喘咳證。咳嗽氣喘,皮膚蒸熱,午後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方義】
本方又名瀉肺散,適用於肺有伏火鬱熱之喘咳證。本方證病在肺,為伏火鬱熱。病變過程中已熱傷肺陰,故治宜甘寒清泄肺熱。方中以桑白皮瀉肺熱,降肺氣,止咳平喘,為君藥;臣以地骨皮清泄肺熱,解骨蒸肌熱;君臣合力,以瀉肺中伏火,止咳平喘。佐以粳米、炙甘草養胃和中,以扶肺氣;炙甘草兼以調和諸藥又為使藥。本方之特點,既不是清透肺中實熱以治標,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鬱熱,對小兒「稚陰」素質具有標本兼顧之功。
【辨證要點】
- 喘咳無痰。
- 皮膚蒸熱。
- 舌紅苔黃。
- 脈細數。
【加減】
- 肺熱較重:加知母、黃芩或合麻杏甘石湯。
- 燥熱咳嗽:加貝母、栝蔞、沙參、杏仁。
- 發熱惡寒:加柴胡、白芍。
- 煩躁口渴:加麥冬、五味子。
- 咳嗽喘息:加桔梗、杏仁、蘇子。
- 氣虛較甚:加人參、黃耆。
- 陰虛潮熱:加青蒿、鱉甲、銀柴胡。
- 口渴咽痛:加麥冬、石斛、玄參。
【注意禁忌】
風寒外感引起之咳嗽,本方不適宜。
【現代應用】
本方退熱,抗癆,止咳。用於小兒肺炎、支氣管炎、百日咳、胸膜炎、肺結核、氣喘。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