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功效】
溫陽健脾,利水滲濕。
【主治】
痰飲病,胸脅支滿,頭眩心悸,短氣而咳,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方義】
本方所治之痰飲病,乃中陽不足,脾運失職,氣不化水,聚濕而成,故治宜溫化利水。方中茯苓健脾滲淡利濕;桂枝溫陽降逆,並助茯苓氣化以行水;白朮健脾燥濕,使中焦健運,則水濕自除;炙甘草,健脾補中,調和諸藥。
【辨證要點】
- 胸脅支滿(停飲)。
- 頭眩心悸。
- 短氣。
- 脈弦滑。
【加減】
- 脾虛、肺氣腫:加黨參、黃耆。
- 頭痛、目眩:加當歸、川芎。
- 嘔吐、痰多:加半夏、陳皮。
- 水腫:加重茯苓再加豬苓、澤瀉。
- 心悸甚:加丹參。
- 咳喘:加麻黃、射干、葶藶子。
- 寒甚:加乾薑、附子。
- 白帶:加黨參、牡蠣。
- 心氣不足:加紅參、丹參、生地。
- 脾虛濕盛泄瀉:合平胃散。
- 淚囊炎:加車前子、黃連、名明朗湯。
【注意禁忌】
本方藥性偏溫,痰飲而陰虛火旺者慎用。
【現代應用】
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梅尼爾氏綜合症、慢性腎炎、眩暈、心悸、心臟瓣膜症、淚囊炎、高血壓、鼻炎、耳疾、肺氣腫。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