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用量】
【功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 外有表邪、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 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
- 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方义】
本方主治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以致口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并有表证未解而头痛发热诸症。因表邪未解,外循太阳经脉,内传太阳膀胱之腑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两病。所以外则头痛发热,脉浮,内则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能输布,故烦渴欲饮,这叫“蓄水”证;若水停于胃,则水入即吐,名为“水逆”证;脾虚不运,脾不制水,水湿流溢肌肤、经脉,故水肿身重;水注大肠故泄泻。总的原因属于停饮蓄水为患,方用茯苓、猪苓、泽泻,通调水道,泻湿利水;白术健脾燥湿;四药同用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桂枝能温通阳气,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使小便通利;又能解除头痛、发热等表证,并促进渗湿利水的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本方的治疗作用,就在于化膀胱之气以利水,运脾阳之机以制水,输津于皮毛以发汗,蒸液于口舌以止渴。
【辨证要点】
- 小便不利。
- 吐泻。
- 痰饮吐涎沫。
- 苔白。
- 脉浮。
【加减】
- 中焦积热:加石膏、滑石、寒水石。
- 寒湿:加苍术。
- 湿热发黄:加茵陈
- 寒疝:加小茴香、荔枝核。
- 阴囊水肿:加车前子、木通。
- 暑湿泄泻:加藿香、佩兰。
- 湿热泄泻:加银花、茵陈。
- 气滞腹胀:加厚朴、陈皮。
- 水肿甚者:合五皮饮。
- 急性胃肠炎:合平胃散。
- 暑热烦渴:合白虎汤。
- 伤暑泄泻:合黄连香薷饮。
【现代应用】
本方利尿,调节水液代谢,护肝,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用于感冒性吐泻,胃肠炎、胃弛缓、胃下垂、留饮症、自家中毒、水逆,消化不良、恶阻、晕船、唾液过多症、肾炎、心脏性水肿、尿毒、阴囊水肿、习惯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日射病、泪囊炎、结膜炎、目星、夜盲症、皮肤水疱、水痘、青光眼、梅尼尔氏症候群。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