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的天然晶體。產於山西、河北等地,多發現於滷地積鹽之下。全年可採,研細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辛、鹹,寒。歸心、胃、腎經。
bubble_chart 功效
清熱瀉火。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熱病煩渴。本品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於溫熱病邪在氣份,壯熱煩渴、脈洪大者。常與石膏同用,如三石湯。
- 用於丹毒燙傷。本品有清熱瀉火,緩解赤熱疼痛之效。故又用於小兒丹毒,皮膚熱赤以及水火燙傷。可煅研細末調敷患處。
- 此外,本品還能利竅消腫,配滑石、冬葵子、車前子等同用,治濕熱水腫。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經」:"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醫學入門」:"治小兒丹毒,燒為末,醋調敷之。"「本草求真」:"敷燙火傷。"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10~15克。煎服,外用適量。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經》名凝水石,據考證應為芒硝的天然晶體。但近代寒水石,北方多用紅石膏(含硫酸鈣或碳酸鈣),南方方解石(主含碳酸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