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制法用量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温经解表。
bubble_chart 主治
阳虚外感表寒证。恶寒较重,发热,但欲寐、无汗、脉沈者。
bubble_chart 方义
本方在伤寒论治疗少阴病,阳虚表寒证。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散寒止痛,共为君药,二味合用,可提振阳气,开泄皮毛,鼓邪外出,而无汗出伤阳之虑。佐以细辛,通温表里,既能协助麻黄发汗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药虽仅三味,能使外感之寒邪得以表散,里虚之阳得以回补,共成助阳解表之功。
bubble_chart 辨证要点
- 恶寒重发热轻。
- 四肢不温。
- 舌淡苔白。
- 脉沈。
bubble_chart 加减
- 胸闷:加丹参、赤芍。
- 气虚:加黄耆、甘草。
- 阳虚水肿外感风寒者:可合真武汤。
- 顽固性头痛:可合桂枝汤。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本方所治之证,是指阳虚外感,而非阳衰。若是阳衰已见下利清谷,纵有外感,不能再发其汗,否则厥逆亡阳。
bubble_chart 现代应用
本方发汗,退热,强心。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间质性肺炎、自发性气胸、风湿性心脏病、面神经麻痹、头痛、关节炎、尿路结石、遗尿、肾炎、尿潴留、过敏性鼻炎、视神经萎缩、荨麻疹、慢性咽喉炎。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