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絡穴;八脈八穴之一,通任脈。
【釋名】
列缺,指閃電。《漢書‧揚雄傳》應劭註:「列缺,天隙電照也。」穴當腕部橈骨莖突後骨縫間,又為手太陰之絡別行處,故名。《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註:「此別走絡分,別大經所以稱缺。此穴列于缺減大經之處,故曰列缺也。」
【位置】
靈道、列缺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列缺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 《靈樞‧經脈》:「去腕一寸半,別走陽明也。」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以手交叉,頭(食)指末筋骨罅中。」
- 《針經指南》:「手腕後高骨縫間」;
- 《針灸逢源》:「在腕後側上一寸五分」。
【解剖】
- 肌肉: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外側為橈側腕長伸肌腱。
- 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 血管:頭靜脈,橈側動,靜脈分支。
【操作】
向肘或腕方向斜刺或橫刺0.3~0.5寸。不用直接灸。
【功效】
宣肺平喘,利水調腸。
- 古典:咳嗽多痰、咳唾膿血、氣喘、胸膈閉痛、食噎不下、心腹痛、腹脹、腹瀉,大便閉塞,小兒脫肛、痔痒痛漏血、發熱無汗、痰飲、水腫、症瘕、消渴、瘧疾、痰誕上壅、口噤不開、小兒驚癇、小便熱痛、小便下血、小便不通、小便遺數、偏正頭痛、鼻淵、牙痛、咽喉腫痛、頭項強痛、胸背寒慄、風疼、風痺、口歪、半身不遂、四肢厥逆、手足搐搦、肘臂痛、掌中熱、腕勞、手腕無力、乳癰腫痛、胎死不出及衣不下、產後腰痛。
- 現代:糖尿病、血尿、蛋白尿、鼻炎、喉炎、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牙關緊閉、聲音嘶啞、蕁麻疹、落枕、橈骨基莖部狹窄性腱鞘炎、腕部軟組織損傷。
【配穴】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