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頭臨泣
別名臨泣
國際代碼GB15
bubble_chart 類別

交會穴: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

bubble_chart 釋名

泣,指流淚。穴在目上方,呈居高臨下之勢。為與足部本經同名穴 (足臨泣) 相區分,《針灸資生經》冠以「頭」字。《聖濟總錄》稱「目臨泣」。

bubble_chart 位置

頭臨泣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頭頂部,瞳孔直上,前髮際後五分處。當神庭頭維連線的中點。

bubble_chart 解剖

    肌肉、額肌。
  • 神經:額神經內、外側支會合支。
  • 血管:額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向上方沿皮刺0.5~1寸。不灸。

bubble_chart 功效

明目,祛風,清神。

  • 古典:目眩,目生白翳,多淚,小兒驚癇,中風頭痛,兩目眉頭痛,鼻塞。
  • 現代:近視,眶上神經痛。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