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交會穴: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釋名】
鼻下凹陷似水溝,穴在其中,故名。水溝似人形,《釋名‧釋形體》:「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于狹而長似人立也。」穴居其中,故又稱「人中」。又釋,人指人部,居天(上)部與地(下)部之間。鼻主天氣(呼吸),口主地氣(飲食),穴在口鼻之間的人部之中。《老子釋略》:「鼻為天門,口為地戶,天地間人中是也。」
【位置】
面部上唇人中溝正中線上1/3折點處。
- 《針灸甲乙經》:「在鼻柱下人中」;
- 《針灸玉龍經》:「在鼻下三分,銜水突起處是穴」;
- 《針灸聚英》:「近鼻孔陷中」。
【解剖】
- 肌肉:口輪匝肌。
- 神經:面神經頰支,眶下神經分支。
- 血管:上唇動、靜脈。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禁灸。
【功效】
開竅,醒神,升陽,消腫,利腰脊。
- 古典:卒死,尸厥,昏迷,中風閉證,口噤不開,驚風,癲,狂、癇,失笑無時,乍喜乍哭,寒熱,心腹絞痛,黃疸,水腫,消喝,歪僻,面腫虛浮,面痒如虫行,唇動,目風痒赤痛,鼻鼽,鼻衄,不聞香臭,鼻內生瘡,口氣,頭痛,脊背強痛,挫閃腰痛。
- 現代:暈厥,休克,呃逆,遺尿,尿瀦留,破傷風,面神經麻痺,癔病,精神分裂症,舞蹈病,抽搐,面肌痙攣,暈車,暈船,暈機,急性腰扭傷。
【配穴】
【附註】
人中,原為部位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用作穴名。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