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穴名肩髃
別名髃骨, 偏肩, 中肩井
國際代碼LI15
bubble_chart 類別

交會穴:手陽明、蹻脈之會。《類經圖翼》:「手太陽、陽明、陽蹻之會。」

bubble_chart 釋名

肩,肩頭;髃,前角。穴在肩端骨(肩胛骨肩峰部)前處方,故名。

bubble_chart 位置

肩髃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外方凹陷處。
  • 針灸甲乙經》:「在肩端兩骨間」;
  • 千金要方‧諸風》:「在兩肩頭正中」;
  • 《循經考穴編》:「膊骨端上兩骨罅間,舉臂平肩陷中(一云當微前些),下直對曲肘縫尖,須擱臂縱或轉手插腰,緩緩下針。」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三角肌、三角肌下囊;深層有岡上肌腱。
  • 神經:皮膚及皮下組織有臂外側上皮神經及鎖骨上神經雙重分佈。

bubble_chart 操作

垂臂肘向三角肌部斜刺1~1.5寸;或于上臂外展位時沿肱骨頭前內側向腋窩方向深刺1~2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疏散經絡風濕,清泄陽明氣火,通利關節,祛邪解熱。

  • 古典:肩中熱、肩冷,指痺臂痛,偏風,半身不遂,熱風癮疹,手臂攣痛,臂細無力,筋骨痠疼,風濕搏于兩肩,四肢熱。
  • 現代:中風偏癱,高血壓,肩關節周圍炎,蕁麻疹。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