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藥名玉米鬚
科屬禾本科
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頭。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腎、膀胱、肝、膽經。

  1. 《滇南本草》:「性微溫,味甘。」
  2. 《現代實用中藥》:「甘,平。」
  3. 《四川中藥誌》:「性平,味甘淡,無毒。」

bubble_chart 功效

利水消腫,泄熱,利膽平肝。

bubble_chart 主治

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

  • 本品甘淡而平,能利水滲濕消腫,用於腎炎水腫、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
  • 本品能使肝膽濕熱從小便出,利疸退黃,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平地木等同用。
  • 近來亦用於糖尿病、高血壓、肝炎、膽道結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症。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1. 《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
  2. 《嶺南採藥錄》:「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3. 《現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藥,對腎臟病、浮腫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藥。」
  4.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血崩。」
  5. 《河北藥材》:「治水腫性腳氣。」
  6. 《浙江民間草藥》:「開胃,平肝,祛風。」
  7. 《四川中藥誌》:「清血熱,利小便。治黃疸,風熱,出疹,吐血及血崩。」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15~60克,煎服。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燒煙吸入。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孕婦慎用。

bubble_chart 炮製儲藏

曬乾備用。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含脂肪油2.5%、揮發油0.12%、樹膠樣物質3.8%、樹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鹼O.05%。還含隱黃素、抗壞血酸、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等。

  1. 利尿作用 :玉米鬚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經過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強,無論口服、皮下或靜脈注射均有顯著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腎外性的,對腎臟的作用很弱。
  2. 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麻醉犬靜脈注射煎劑有顯著降壓作用,但對慢性頸動脈皮橋狗,每日服藥,連續3周,並無降壓作用。甲在低濃度時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
  3. 降低血糖作用 :玉米鬚的發酵製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4. 利膽、止血作用 :玉米鬚製劑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於無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它還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數,故可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

bubble_chart 選方

膽道一號方(上海市第三人民醫院方):金錢草、茵陳、薑黃、雞內金、玉米鬚、枳實、廣鬱金,治膽道結石、膽道術後綜合症。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