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植物黃獨 (Dioscorea bulbifera L.) 的塊莖。主產於湖北、湖南、江蘇等地。秋冬兩季採挖。除去根葉及鬚根,洗淨,切片曬乾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平。有毒。歸肺、肝經。
bubble_chart 功效
消痰軟堅散結,清熱解毒。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癭瘤。本品能消痰軟堅,散結消癭,可單用,如《斗門方》治項下氣癭結腫,單以本品浸酒飲;亦可與海藻、牡蠣等配伍同用。
- 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及毒蛇咬傷等。本品能清熱解毒,可單用或配其他清熱解毒藥同用。近代用治甲狀腺、食道、鼻咽、肺、肝、胃、直腸等多種腫瘤,常與海藻、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其他抗腫瘤藥同用。
- 此外,本品還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血熱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氣喘、百日咳等。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開寶本草》:「主惡腫瘡瘻,喉痺,蛇犬咬毒。」
- 《本草綱目》:「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研末服,1~2g。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過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瀉腹痛等消化道反應,并對肝臟有一定損害,故脾胃虛弱及肝功能損害者慎用。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黃藥子含呋喃去甲基二萜類化合物,黃藥子萜A、B、C,皂甙及微量碘等。對缺碘所致的動物甲狀腺腫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離體腸管有抑制作用,而對子宮則有興奮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水煎劑有抗菌作用。黃藥子有一定毒性,可引起口舌燒灼痛,流涎,噁心嘔吐,瞳孔縮小,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心臟麻痺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