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 鯉魚 |
科屬 | 鯉科 |
為鯉科動物鯉魚的肉或全體。分佈很廣,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閩江諸流域及雲南、新疆等地湖泊、江河中均有。
bubble_chart 性狀
鯉魚體呈紡錘形而側扁,背部在背鰭前稍隆起。成魚大者長達90餘厘米。口端位,呈馬蹄形;吻鈍,唇厚。上顎兩旁有短觸鬚1對,口的後角有長觸鬚1對;長觸鬚長約為短觸鬚的2倍。下嚥齒3行,內側齒呈臼齒狀。鰓孔闊。鰓耙15~22,多數為18~21。鱗大,圓形,緊著于皮膚,呈覆瓦狀排列;側線鱗33~39。背鰭Ⅲ~Ⅳ15~22,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前;臀鰭Ⅲ5~6;背鰭及臀鰭均有1強大的硬刺,硬刺後緣呈鋸齒狀;胸鰭Ⅰ15~16;腹鰭Ⅱ8~9;尾鰭17~19。體背部純黑色,側線的下方近金黃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鰭基部微黑。雄魚的尾鰭和臀鰭呈橙紅色。多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鬆軟底層和水草叢生處。適應性很強。主要以螺、蚌、昆蟲的幼蟲及水草和絲狀藻類為食。產卵期4~5月。冬季游入深水底層越冬。
甘,平。
利水,消腫,下氣,通乳。
治水腫脹滿,腳氣,黃疸,咳嗽氣逆,乳汁不通。
新鮮鯉肉約含肉漿86%,肉基質13%(前者是強壓下流出的汁液,後者是壓榨後的殘渣)。鯉肉的一般化學組成,因產地、季節、環境、年齡、營養狀況等而有差異,食部每100克約含水分77克,蛋白質17.3克,脂肪5.1克,灰分1克(其中鈣25毫克,磷175毫克,鐵1.6毫克)。
在冬季,鯉肉的蛋白質及一些氨基酸含率俱降低,在肌肉水提出物中胱氨酸,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α-丙氨酸、肌氨酸減少,而賴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則尚恆定。鯉肉的游離氨基酸為呈味的主要成分。在10餘種游離酸中,以穀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為最豐富。
鯉肉約含肌酸0.35%,磷酸肌酸0.02%(以P表示);老魚的肌酸可上升至0.46%。鯉肉放置時,可產生揮發性含氮物質、揮發性還元性物質及組胺等。例如在18~22℃儲藏24小時,產生揮發性含氮物質N17.4毫克%,揮發性還元性物質11.75微克當量/克,組胺<2.2毫克%。
關於維生素,食部每100克中有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3.1毫克;另一資料,含維生素A 20國際單位,B1 400微克,B2 80微克,尼克酸2.0毫克;又鮮肌肉每100克有維生素C 0.15毫克。又,鯉肌肉還含組織蛋白酶A、B及C。
bubble_chart 現代應用用於利尿消腫,取約1斤重的新鮮鯉魚1條,除去鱗及內臟,和赤小豆1兩加水煮熱(先將赤豆煮開,再加入鯉魚),不加油鹽醋及其他調味料。于早飯前或與早飯同時1次服完。病重者1天可服兩劑,輕症及鞏固療效階段可只服半劑。臨床觀察9例門靜脈性肝硬化伴見浮腫或腹水患者,服藥後尿量均顯著增加,最快者3天,最慢者10天,平均5天;隨著尿量增多,浮腫及腹水亦先後逐漸消退。但停藥後利尿作用又有下降現象。此外,亦有用鯉魚配合茶葉、食醋煎服,治療慢性腎炎水腫11例,亦獲得顯著的利尿消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