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 鲤鱼 |
科属 | 鲤科 |
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分布很广,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闽江诸流域及云南、新疆等地湖泊、江河中均有。
bubble_chart 性状
鲤鱼体呈纺锤形而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成鱼大者长达90余厘米。口端位,呈马蹄形;吻钝,唇厚。上颚两旁有短触须1对,口的后角有长触须1对;长触须长约为短触须的2倍。下咽齿3行,内侧齿呈臼齿状。鳃孔阔。鳃耙15~22,多数为18~21。鳞大,圆形,紧著于皮肤,呈覆瓦状排列;侧线鳞33~39。背鳍Ⅲ~Ⅳ15~22,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6;背鳍及臀鳍均有1强大的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胸鳍Ⅰ15~16;腹鳍Ⅱ8~9;尾鳍17~19。体背部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呈橙红色。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适应性很强。主要以螺、蚌、昆虫的幼虫及水草和丝状藻类为食。产卵期4~5月。冬季游入深水底层越冬。
甘,平。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
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新鲜鲤肉约含肉浆86%,肉基质13%(前者是强压下流出的汁液,后者是压榨后的残渣)。鲤肉的一般化学组成,因产地、季节、环境、年龄、营养状况等而有差异,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3克,脂肪5.1克,灰分1克(其中钙25毫克,磷175毫克,铁1.6毫克)。
在冬季,鲤肉的蛋白质及一些氨基酸含率俱降低,在肌肉水提出物中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α-丙氨酸、肌氨酸减少,而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则尚恒定。鲤肉的游离氨基酸为呈味的主要成分。在10余种游离酸中,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为最丰富。
鲤肉约含肌酸0.35%,磷酸肌酸0.02%(以P表示);老鱼的肌酸可上升至0.46%。鲤肉放置时,可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挥发性还元性物质及组胺等。例如在18~22℃储藏24小时,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N17.4毫克%,挥发性还元性物质11.75微克当量/克,组胺<2.2毫克%。
关于维生素,食部每100克中有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3.1毫克;另一资料,含维生素A 20国际单位,B1 400微克,B2 80微克,尼克酸2.0毫克;又鲜肌肉每100克有维生素C 0.15毫克。又,鲤肌肉还含组织蛋白酶A、B及C。
bubble_chart 现代应用用于利尿消肿,取约1斤重的新鲜鲤鱼1条,除去鳞及内脏,和赤小豆1两加水煮热(先将赤豆煮开,再加入鲤鱼),不加油盐醋及其他调味料。于早饭前或与早饭同时1次服完。病重者1天可服两剂,轻症及巩固疗效阶段可只服半剂。临床观察9例门静脉性肝硬化伴见浮肿或腹水患者,服药后尿量均显著增加,最快者3天,最慢者10天,平均5天;随着尿量增多,浮肿及腹水亦先后逐渐消退。但停药后利尿作用又有下降现象。此外,亦有用鲤鱼配合茶叶、食醋煎服,治疗慢性肾炎水肿11例,亦获得显著的利尿消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