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組成 肉豆蔻(生用)60克 補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吳茱萸120克
bubble_chart 製法用量
上藥為末,加紅棗50枚,生薑120克,切碎,用水煮至棗熟,去薑,取棗肉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70丸,空腹時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溫腎暖脾,固澀止瀉。
bubble_chart 主治
脾腎虛寒,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現常用於慢性腹瀉、腸結核等屬脾腎虛寒之久瀉或五更泄瀉者。
bubble_chart 方義
本方是《普濟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組合而成。方中補骨脂溫腎暖脾為君;吳茱萸溫中散寒,肉豆蔻溫脾暖胃,澀腸止瀉為臣,二者相配,脾腎兼治,使命門火足則脾陽得以健運,溫陽澀腸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斂固澀,合生薑溫胃散寒,大棗補脾養胃,共為佐使。
bubble_chart 現代應用
對離體小腸運動的影響《中成藥研究》1981(9):31,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單味藥五味子、吳茱萸,對家兔離體腸管的自發活動有明顯抑制作用,並能對抗乙酰膽鹼和氯化鋇引起的腸痙攣。四神丸與腎上腺素抑制腸管作用的比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並非通過α受體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