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前置胎盤
別名placenta previa
bubble_chart 概述

正常胎盤附著於子宮體部的後壁、前壁或側壁。若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處,其位置低於胎兒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placenta previa)。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嚴重併發症,處理不當能危及母兒生命安全。其發生率國內報導為0.24%~1.57%,國外報導為1.0%。前置胎盤患者中85~90%為經產婦,尤其是多產婦,其發生率可高達5%。

bubble_chart 病因學

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子宮體部內膜病變  如產褥感染、多產、多次刮宮及剖宮產等,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內膜受損,使子宮蛻膜血管生長不全,當受精卵植入時,血液供給不足,為了攝取足夠營養而擴大胎盤面積,伸展到子宮下段。

2.胎盤面積過大  如雙胎的胎盤面積較單胎為大而達到子宮下段。雙胎的前置胎盤發生率較單胎高一倍。

3.胎盤異常  如副胎盤,主要胎盤在子宮體部,而副胎盤則可達子宮下段近宮頸內口處。

4.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  當受精卵達子宮腔時,尚未發育到能著床的階段而繼續下移植入子宮下段,並在該處生長發育形成前置胎盤。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症狀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的無痛性反覆陰道流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症狀,偶有發生於妊娠20周左右者。出血是由於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宮頸管消失,或宮頸擴張時,而附著於子宮下段或宮頸內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致前置部分的胎盤自其附著處剝離,使血竇破裂而出血。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剝離處血液凝固後,出血可暫時停止,偶爾亦有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隨著子宮下段不斷伸展,出血往往反覆發生,且出血量亦越來越多。陰道流血發生時間的早晚、反覆發生的次數、出血量的多少與前置胎盤的類型有很大關係。完全性前置胎盤往往初次出血的時間早,約在妊娠28周左右,反覆出血的次數頻繁,量較多,有時一次大量出血即可使患者陷入休克狀態;邊緣性前置胎盤初次出敵國發生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臨產後,量也較少;部分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和出血量介於上述兩者之間。部分性或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破膜有利於胎先露對胎盤的壓迫,破膜後胎先露若能迅速下降,直接壓迫胎盤,流血可以停止。

由於反覆多次或大量陰道流血,患者可出現貧血,貧血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胎兒發生缺氧、窘迫,甚至死亡。

2.體徵  患者一般情況隨出血的多少而定,大量出血時可有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等休克現象。腹部檢查: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因子宮下段有胎盤佔據,影響胎先露入盆,故先露部高浮,約有15%併發胎位異常,尤其為臀位。臨產時檢查:宮縮為陣發性,間歇期子宮可以完全放鬆。有時可在恥骨聯合上方聽到胎盤雜音。

bubble_chart 診斷

1.病史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突然發生無誘因的無痛性反覆陰道流血,應考慮為前置胎盤,若出血早、量多,則完全性前置胎盤的可能性大。

2.體徵  根據失血量而不同,多次出血,呈貧血貌,急性大量出血,可發生休克。除胎先露有時高浮外,腹部檢查與正常妊娠相同。失血過多可出現胎兒宮內缺氧,嚴重者胎死宮內。有時於恥骨聯合上方可聽到胎盤雜音,但當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後壁時則聽不到。

3.陰道檢查  一般只作陰道窺診及穹窿部捫診,不應行頸管內指診,以免使附著該處的胎盤剝離引起大出血。若為完全性前置胎盤,甚至危及生命。陰道檢查適用於終止妊娠前為明確診斷并決定分娩方式。必須在有輸液、輸血及手術的條件下方可進行。若診斷已明確或流血過多不應再作陰道檢查。近年廣泛採用B型超聲檢查,已很少再作陰道檢查。

檢查方法  嚴格消毒外陰後用陰道窺器檢查,觀察有無陰道壁靜脈曲張、宮頸息肉、宮頸癌或引起出血的其他病灶。窺診後,用一手示、中兩指在宮頸周圍的陰道穹窿部輕輕地觸診,若清楚地捫及胎先露部可排除前置胎盤,若發現手指與胎先露之間有較厚的軟組織(胎盤)應考慮為前置胎盤。若宮頸口已部分擴張,無活動性出血,可將示指輕輕伸入宮頸,檢查有無海綿樣組織(胎盤),若為血塊觸之易碎。注意胎盤邊緣與宮頸口的關係,以確定前置胎盤的類型。若觸及胎膜并決定破膜者,則可刺破胎膜。操作務必輕柔,不要將胎盤組織從附著處進一步分離,以免引起大出血。若檢查時發生大出血,應立即停止檢查,施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4.超聲檢查  B型超聲斷層顯像可清楚看到子宮壁、胎先露部、胎盤和宮頸的位置,並根據胎盤邊緣與宮頸內口的關係進一步明確前置胎盤的類型(圖1)。胎盤定位準確率高達95%以上,并可重複檢查,近年國內外均已廣泛應用,基本上取代了其他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掃瞄定位,間接胎盤造影等。

圖1 前置胎盤聲像圖

B型超聲診斷前置胎盤時須注意妊娠周數,妊娠中期胎盤佔據宮腔一半的面積。因此,胎盤近宮頸內口或覆蓋內口的機會較多,至妊娠晚期胎盤占宮腔的面積減少到1/3或1/4;同時子宮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宮頸內口與胎盤邊緣之間的距離,故原似在子宮下段的胎盤可隨子宮體上移而改變為正常位置胎盤。因此若妊娠中期B型超聲檢查發現胎盤位置低置者,不要過早作前置胎盤的診斷,應定期隨訪若無陰道流血症狀,妊娠34周前一般不作前置胎盤的診斷。

5.產後檢查胎盤及胎膜  對產前出血患者,於產後應仔細檢查娩出的胎盤,以便核實診斷。前置部位的胎盤有黑紫色陳舊血塊附著。若胎膜破口距胎盤邊緣距離<7cm則為部分性前置胎盤。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處理原則是止血補血。應根據陰道流血量多少、有無休克、妊娠周數、產次、胎位、胎兒是否存活、是否臨產等情況做出決定。

1.期待療法  期待療法的目的是在保證孕婦安全的前提下保胎。保胎是為延長胎齡,促使胎兒達到或更接近足月,從而提高圍生兒的存活率。適用於妊娠37周以前或胎兒體重估計<2300g,陰道出血不多,患者一般情況好,胎兒存活者。患者應住院觀察,絕對臥床休息,強調左側臥位,盡量不予干擾,以減少出血機會。定時間斷吸氧,每日3次,每次1小時,提高胎兒血氧供應。等待胎兒生長,盡量維持妊娠達36周。在等待過程中,應嚴密注意出血,配血備用,并可給予鎮靜劑及補血藥,必要時可給予宮縮抑制劑,如硫酸舒喘靈、硫酸鎂等。在期待治療過程中,應進行輔助檢查,以確定診斷。若診斷為部分性或完全性前置胎盤,必須繼續住院。在住院觀察期間,還應根據預產期及B型超聲雙頂徑測量估計胎兒成熟情況。若在觀察期間發生大量陰道流血或反覆流血,則必須終止妊娠。

2.終止妊娠

(1)剖宮產術:剖宮產可以迅速結束分娩,於短時間內娩出胎兒,對母兒均較安全,是目前處理前置胎盤的主要手段。

完全性前置胎盤必須以剖宮產結束分娩,部分性或初產婦邊緣性前置胎盤,近年也傾向行剖宮產。適時果斷行剖宮產術,能立即結束分娩,達到迅速止血的目的。減少對胎兒的創傷,減少圍生兒病率,并可在直視下處理產後出血,是處理前置胎盤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處理前置胎盤嚴重出血的急救手段。

術前應積極糾正休克,輸液、輸血補充血容量,這些措施不但為搶救患者,而且也改善胎兒在宮內的缺氧狀態。

剖宮產多選擇子宮下段切口,原則上應避開胎盤,手術應根據胎盤附著位置確定。術前行B型超聲檢查確定胎盤附著位置。若胎盤附著於後壁,做下段橫切口;胎盤附著於前壁,可做下段縱切口。若胎盤附著於子宮切口部位,應推開胎盤破膜。

由於子宮下段的收縮力差,胎兒娩出後,胎盤未即娩出,須及時作徒手剝離,同時子宮肌壁內注射麥角新鹼0.2~0.4mg增強子宮下段收縮,配以按摩子宮,可減少產後出血量。

(2)陰道發娩:僅適用於邊緣性前置胎盤、枕先露、流血不多、估計在短時間內可結束分娩者。決定陰道分娩後,行人工破膜,破膜後胎頭下降壓迫胎盤達到止血,并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分娩。若破膜後先露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或分娩進展不順利,應立即改行剖宮產術。

(3)緊急情況轉送時的處理:若患者陰道大量流血,而當地無條件處理,可靜脈輸液或輸血,並在消毒下進行陰道填塞,以暫壓迫止血,并迅速護送轉院治療。

不論剖宮產術後或陰道分娩後,均應注意糾正貧血及預防感染。

bubble_chart 預防

搞好計畫生育,推廣避孕,防止多產,避免多次刮宮或宮內感染,以免發生子宮內膜損傷或子宮內膜炎。加強產前檢查及宣教,對妊娠期出血,無論出血量多少均須及時就醫,以做到早期診斷,正確處理。

bubble_chart 鑑別

妊娠晚期出血主要應與胎盤早剝鑒別;其他原因發生的產前出血,如帆狀胎盤前置血管破裂、胎盤邊緣血竇破裂及宮頸病變如息肉、糜爛、宮頸癌等,結合病史通過陰道檢查、B型超聲檢查及分娩後胎盤檢查可以確診。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