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輸尿管狹窄是指輸尿管口徑狹小,影響尿液排泄、常見的病因為先天性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及輸尿管結石、炎症等長期病變所致或手術造成狹窄。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患側腰痛,有時可觸及積水的腎臟。
- 併發感染時有畏寒發熱或膿尿。
- 雙側輸尿管狹窄可出現尿毒症表現。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 一般病例檢查框限「A」即可。
- 複雜或診斷不明者可加上檢查框限「B」、「C」中的檢查專案。
bubble_chart 診斷
症狀和體徵
- 早期或輕度狹窄常無症狀,嚴重狹窄引起腎積水時可有腰痛,并可摸到腎臟。
- 如有輸尿管結石,可出現腎絞痛及血尿。
- 合併感染時,可發熱、腰痛,尿內有紅、白細胞,尿培養生長細菌。
X線檢查
- 泌尿系平片。觀察泌尿系有無結石,兩腎影是否增大?
- 大劑量靜脈尿路造影。觀察輸尿管狹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腎積水的程度。
- 逆行尿路造影。在輸尿管插管時可明確有無梗阻,可清楚地看到狹窄的部位和程度。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輕者可行輸尿管擴張術。
- 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腎功能尚好時,可行狹窄段切除及腎盂成形術。
- 輸尿管狹窄範圍不大者,可行狹窄段切除,對端吻合術。
- 輸尿管下端狹窄可行輸尿管膀胱再植術。
- 廣泛的輸尿管狹窄,腎功能尚好時,應行迴腸代輸尿管術。
- 用於預防感染先用「A」項藥物。
- 已經有感染,為了控制感染可用「B」項或「C」項藥物。
- 一般選用肌注或靜脈給藥途經。為了保護腎功能免受損害,腎毒性較大的藥物禁用或慎用。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 治癒:輸尿管狹窄解除,腎臟感染控制,腎盂內壓恢復正常(10cm水柱內)。
- 好轉:手術後輸尿管仍不太通暢,腎盂內壓>15cm水柱。
- 未癒:輸尿管仍狹窄,腎造瘻管不能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