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腦結核瘤
bubble_chart 概述

腦結核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結核桿菌後形成的一種肉芽腫樣病變。常繼發於身體其他部位結核。解放後,全國展開了結核病的群眾性防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前我國結核的發病率已大為降低,腦結核瘤的發病率為

  1. 4%,占顱內佔位病變4%左右。可發生於顱內任何部位,位於幕下較幕上者多,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男女發病率無顯著差異。臨床上腦結核瘤分二型:1.全身型:伴有其他器官活動性結核,如肺、淋巴結甚至全身粟粒樣結核,常伴有結核性腦膜炎,全身情況差,一般預後差。2.局限型:臨床主要表現為癲癇發作、顱內高壓症狀,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全身型: (1)咯血、咳嗽、發熱、盜汗、消瘦等結核徵象。 (2)伴骨與關節結核,胸壁與頸淋巴結核慢性膿瘻等表現或結核性腦膜炎表現。 (3)顱內壓增高徵象及小腦功能失調症狀:病人有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局限性腦損害症狀,眼震、肢體共濟失調等表現。 2.局限型: (1)表現有低熱、盜汗、消瘦、血沈快等結核徵象。 (2)顱內高壓症狀和局限性腦損害症狀,表現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偏癱、失語,癲癇發作,小腦損害症狀如眼震,肢體共濟失調。

bubble_chart 診斷

1.病史有慢性消瘦、低熱、盜汗、全身營養不良、咯血、咳嗽等症狀,以及頭痛、嘔吐、視物模糊、一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行走不穩和癲癇發作等表現。 2.體查,有視力和視野改變、眼底水腫或有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失語和小腦體徵。 3.檢查身體其他部位有結核,如X線攝片示胸部結核,骨關節結核等。 4.血沈加快。 5.腰椎穿刺,一般可進行,測量壓力常有壓力增高,檢查腦脊液白細胞數和蛋白,糖氯化物定量等,顯示蛋白量增多,細胞數增多以單核細胞為主,糖含量減少。 6.顱骨X線攝片,除顱內壓增高徵象外,偶見結核瘤鈣化。 7.頭顱CT掃瞄和磁共振成像,顯示病變的大小。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1.全身型:先行抗結核藥治療。 2.局限型:手術切除顱內病源。 3.術前1¯2周和術後用抗結核藥治療3¯6個月。

腦結核瘤是一種繼發於身體其他部位結核病的顱內肉芽腫,結核病俗稱「肺癆」,是一種主要經呼吸道傳染的疾病。治療以預防為主,防止接觸傳染源。出生後接種疫苗,即可獲後天免疫力。病人如出現貧血、盜汗、消瘦、乏力、低熱等結核徵象,及時找醫師診斷治療,并自我隔離,以免感染傳播,同時按醫囑使用抗結核藥治療。患有結核病,同時出現顱內高壓症狀和腦損害症狀,則找專科醫師檢查,一般做頭顱CT掃瞄或MRI檢查,即可診斷,本病全身型者,先抗結核治療,按醫囑使用抗結核藥;局限型者,手術治療為主,預後良好。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1.治癒:經抗結核治療和手術將病源清除。局部症狀和體徵消失。 2.好轉:經抗結核治療病源縮小,局部症狀和體徵好轉。 3.未癒:病源增大,局部症狀和體徵加重。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