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乳頭狀瘤為咽部較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係皮膚或粘膜上皮及其下結締組織向表面呈乳頭狀突起所形成。乳頭呈圓形或橢圓形上皮團塊,中心有疏鬆而富有脈管的結締組織。多為扁平細胞型乳頭狀瘤。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無自覺症狀,或在咽部檢查時發現,少數可有咽乾、癢、異物感等,較大者可有吞嚥及呼吸不適或障礙。
腫瘤多發生於齶弓、扁桃體、軟齶緣、懸雍垂,其次見於軟齶背面、下嚥後壁、杓會厭襞等處。乳頭狀瘤外形不一,呈紅色或灰白色,質較硬或軟,瘤體多不大,有蒂或無蒂,單發或多發,為疣狀、菜花狀或顆粒狀。在小兒可呈瀰漫性、多發性。
bubble_chart 診斷
根據腫瘤的部位與特殊外觀,診斷不難,確診需經病理檢查。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治療以手術為主,根據病情,在表面麻醉下切除、鉗除、剪除或用激光、電灼、冷凍去除。位於喉咽部者可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下切除。本病預後良好,但可復發,尤其是多發性或伴有喉乳頭狀瘤者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