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製法用量 bubble_chart 功效
滋陰降火。
bubble_chart 主治
虛勞陰虧血虛,相火旺盛,症見發熱盜汗,心悸,咳嗽,倦怠,口乾,失眠,咽燥,消瘦,大便乾燥,舌質紅,脈沉數。
bubble_chart 方義
本方適用於陰虧血虛,相火旺盛之證。方中生地、熟地滋陰壯水、補腎臟之陰;二冬養陰清肺潤燥,並能補肺腎二臟之陰;當歸、白芍養血和血;知母、黃柏降上炎之虛火;上述諸藥甘潤滋膩之品居多,有礙脾胃運化之弊,故配伍白朮、甘草、薑、棗健脾和中以防滋膩礙胃。
bubble_chart 辨證要點
- 虛勞陰虛相火旺。
- 發熱盜汗。
- 咳嗽咽乾。
- 舌紅。
- 脈沈數。
bubble_chart 加減
- 咳嗽甚:加桑白皮、馬兜鈴、瓜蔞仁、五味子。
- 痰多:加半夏、貝母、瓜蔞仁。
- 潮熱:加沙參、地骨皮。
- 盜汗多: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
- 咳嗽夾血:加黃連、仙鶴草、功勞葉。
- 嘔血:加梔子、黃連、乾薑、蒲黃。
- 唾血:加桔梗、玄參、側柏葉。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忌食辛辣動火之品。
bubble_chart 現代應用
肺結核、腎結核、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腎盂腎炎、支氣管炎等病,屬陰虛火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