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通草
别名通脱木
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 K.) 干燥茎髓部。主产于台湾、贵州、四川、广西、云南等省,销全国并出口。加工切片成长、宽各8~11cm的等方形薄片,称为方通,各大城市销售。一部分作药用,而主要为手工艺用。所切下的丝称丝通,销往全国。

通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然而唐本草及本草纲目所载的通草,实为木通科木通。唯陈藏器记述:"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其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俗名通草。"以及图经本草所作的通草,即通脱木的髓部,此与证类本草上通脱木之图相吻合。又,陈嘉谟谓:"白瓤中藏,脱木得之,故名通脱。" 则系指本品而言。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甘、淡,寒。入肺、胃经。

bubble_chart 功效

利水清热、通乳。

bubble_chart 主治

  1. 利水清热:用于湿温病,小便不利及湿热淋痛诸症。如治湿温病的三仁汤黄芩滑石汤皆有本品,取其轻清淡渗之力。治淋痛多与瞿麦滑石等同用。
  2. 通乳:用于乳汁不通,常配穿山甲猪蹄等煎汤饮服。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2~5克。本品质轻,用量不宜过大。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含肌醇(inositol);并含多聚戊糖约14.3%,多聚甲基戊糖约3%,以及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胶、半乳糖醛酸。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