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三仁汤
来源温病条辨
bubble_chart 制法用量

杏仁 15克 (5钱)
飞滑石 18克 (6钱)
白通草 6克 (2钱)
白蔻仁 6克 (2钱)
竹叶 6克 (2钱)
厚朴 6克 (2钱)
生薏仁 12克 (6钱)
半夏 15克 (5钱)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剂。
《温病条辨》:“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清热利湿,宣畅湿浊。

bubble_chart 主治

《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寒湿》:“(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bubble_chart 方义

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宣中;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湿浊之功。

bubble_chart 现代应用

本方调整胃肠道运动及分泌功能,抗菌,抗炎,解热,利尿,镇痛。主要用于:肠伤寒(初期)、急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波状热,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小便短少,舌苔白而薄腻,脉濡者。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