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根莖。主產於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採收,除去泥沙,烘乾或曬乾,再除去鬚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麩炒用,炒至黑褐色,稱為焦白朮。
【性味歸經】
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
- 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肢軟神疲等證。白朮有補氣健脾之效。治脾氣虛弱,食少神疲,常配人參、茯苓等同用,以益氣補脾,治脾胃虛寒,腹滿泄瀉,常配人參、乾薑等同用,以溫中健脾;治脾虛而有積滯,脘腹痞滿,常配枳實同用,以消補兼施。
- 用於脾虛水停,而為痰飲,水腫,小便不利。白朮既可補氣健脾;又能燥濕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飲,常配桂枝、茯苓等(如苓桂朮甘湯),以溫脾化飲;治水腫,常配茯苓、澤瀉等(如四苓散),以健脾利濕。
- 用於脾虛氣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朮能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可單用為散服,或配黃耆、浮小麥等同用。
- 用於脾虛氣弱,胎動不安。白朮有補氣健脾和安胎之功,常配砂仁同用。
【文獻別錄】
- 《本經》:「主風寒濕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 《本草匯言》:「白朮,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痺,消食除痞之要藥。脾虛不健,朮能補之;胃虛不納,朮能助之。」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燥濕利水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
【現代藥理】
白朮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朮酮,白朮內酯A、B及糖類(主要為甘露糖、果糖)等。白朮有強壯、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並能保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元減少的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