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或濱蒿 (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等的全草。大陸大部分地區有分佈,主產於陝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約三寸時採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採割。除去根及雜質,曬乾。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bubble_chart 功效
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黃疸。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出,故為治黃疸要藥。若身目發黃,小便短赤之陽黃證,常與梔子、黃柏、大黃同用,如茵陳蒿湯;若黃疸濕重于熱者,可與茯苓、豬苓同用,如茵陳五苓散,若脾胃寒濕鬱滯,陽氣不得宜運之陰黃,多與附子、乾薑等配用,如茵陳四逆湯。
- 用於濕溫,濕疹,濕瘡。取其清熱利濕之功,故亦可用於濕瘡瘙癢,可與黃柏、苦參、蛇床子、地膚子等同用。也可煎湯外洗。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經》:「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
- 《別錄》:「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痛,去伏瘕。」
- 《醫學入門》:「消遍身瘡疥。」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10~3g。外用適量。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茵陳蒿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B-蒎烯、茵陳烴,茵陳酮及葉酸,茵陳蒿有顯著利膽作用,在增加膽汁分泌同時,也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酸和膽紅素的排泄量。并能解熱和降壓。其煎劑對人型結核菌有完全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劑對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