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的成熟 果實。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寒。歸膀胱經。
bubble_chart 功效
清熱利濕,止癢。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淋證。以其苦寒降泄,能清利下焦濕熱,故用於膀胱濕熱,小便不利,淋瀝澀痛之證,常與木通、瞿麥、冬葵子等同用,如《濟生方》地膚子湯。
- 用於皮膚風疹,濕瘡,週身搔癢等證。本品有清熱利濕、止癢作用。常與白鮮皮、蛇床子、蟬蛻、黃柏等同用;若下焦濕熱,外陰濕癢者,可與苦參、龍膽草、白礬等煎湯外洗患處。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經》:「主膀胱熱,利小便。」
- 《別錄》:「去皮膚中熱,…散惡瘡,疝瘕,強陰,使人潤澤。」
- 《藥性論》:「治陰卵潰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外用適量。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地膚子含三萜皂甙、脂肪油、維生素A類物質。
- 地膚子水浸劑(1:3)對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