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藥名甘菊花
別名杭菊、菊花
【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頭狀花序。由於產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為白菊花、杭菊花、滁菊花。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花期採收,陰乾生用。

【性味歸經】

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多用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滁菊花。

【主治】

  1. 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桑葉連翹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飲
  2. 用於目赤昏花。本品功善疏風清熱,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多與桑葉決明子龍膽草夏枯草等同用,共奏疏風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腎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黃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黃丸,共收滋補肝腎、益陰明目之功。
  3. 用於眩暈驚風。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熱平肝,故與石決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配羚羊角鉤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痙厥抽搐實肝風證,如羚角鉤藤湯
  4. 用於疔瘡腫毒。本品甘寒益陰,清熱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療瘡腫毒,常配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旋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
  2. 《藥性論》:「治頭目風熱,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風,令消散,利血脈。」
  3. 《本草便讀》:「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為龍腦、樟腦、菊油環酮等,此外,尚含有菊甙、腺嘌呤、膽鹼、水蘇鹼、微量維生素A、維生素B1,氨基酸及刺槐素等。

  1. 1:1~1:5菊花水浸劑或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性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高濃度時,對流感病毒PR3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
  2. 菊花製劑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並具有降壓作用,還能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3. 菊花浸膏灌胃,對人工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