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製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5升,煮取600毫升,入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200毫升,日三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bubble_chart 主治
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bubble_chart 方義
所謂「建中」即強化(建)體內(中)各種體內活動機能之謂,而用於脾胃虛(消化力低下)與中寒而榮衛不和(血行不良及代謝衰沉)者。故有大、小建中湯之設,皆以裏之虛寒為目標,惟大建中湯證比本方之主治證尤為甚者。本方即桂枝湯倍加芍藥,再加飴糖而成。因本證雖為中虛,但表尚未和,不可大補,故用桂枝湯倍芍藥,以養正驅邪,而佐以滋養強壯兼有緩和作用的飴糖,為之溫中補虛,並收和裏緩急之效。
bubble_chart 辨證要點
- 虛勞腹痛。
- 腹軟喜溫按。
- 心悸。
- 面色無華。
- 納呆。
bubble_chart 加減
- 氣短胸滿:加生薑。
- 腹滿:去棗,加茯苓4.5克。
- 氣虛自汗:加黃耆、人參。
- 血虛:加當歸、川芎。
- 肺虛煩躁:加麥冬、五味子。
- 心痛:加延胡索。
- 虛熱:加柴胡,地骨皮。
- 盜汗:加小麥、茯神。
- 咽喉腫痛:加山豆根、桔梗。
- 幼兒氣喘:加杏仁、厚朴。
- 婦人虛損:合四物湯。
- 男人虛損:合四君子湯。
- 胃內停水:加半夏、茯苓。
- 失血:加地黃、阿膠。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嘔吐及中滿者慎用。
bubble_chart 現代應用
本方增強心肌收縮力,緩解平滑肌痙攣。用於虛弱兒童體質改善、夜啼、夜尿、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三叉神經痛、偏頭痛、痛經、更年期之病態、眩暈、黃疸、腳氣、膽石症、心悸亢進、低血壓、陰萎、遺精。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