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麻黃 |
---|
來源 | 玉叩齋 |
---|
今用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乾燥草質莖。草麻黃主產於山西大同、渾源、山陽,河北蔚縣、懷安、圍場,新疆,內蒙古,此外吉林、遼寧、陝西、河南等省亦有分佈;中麻黃主產於甘肅、青海、內蒙古及新疆,山西、河北、遼寧、吉林也有分佈;木賊麻黃主產於陝西、河北、寧夏、山西、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
本草研究認為:古用麻黃一直為麻黃科Ephedra屬植物,其中草麻黃Ephedra sinica 應該是藥用主流。Ephedra屬植物分佈較廣,不同時期本草著作所強調的道地產區頗有不同,南北朝至明代皆以河南開封、鄭州間所出者為最優,清末民國開始逐漸以山西大同為道地,晚近則以內蒙古產出較多。
【品種考訂】
麻黃載于《本草經》,《武威醫簡》亦有使用,《傷寒雜病論》用之尤多,《本草經》謂其功能「發表出汗,止咳逆上氣」,在使用上,陶弘景提出「先煮一二沸,去上沫,沫令人煩」,以上描述正與麻黃鹼發汗、平喘、中樞興奮及心血管活性相吻合,由此知古用麻黃即是含麻黃鹼的Ephedra屬植物。
麻黃別名甚多,《本草經》一名龍沙,《別錄》名卑相、卑鹽,《廣雅》云:「龍沙,麻黃也」,又「麻黃莖,狗骨也。」諸家對其得名緣由莫衷一是,李時珍云:「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黃,未審然否。」夏緯瑛先生《植物名釋札記》云:「么麼為細小之義,麻、麼一聲之字,當亦有細小之義,麻黃之取名,謂其因花小而黃之故。」按狼毒條《開寶》引別本注云:「(狼毒)與麻黃、橘皮、吳茱萸、半夏、枳實為六陳也。」麻黃藥材久置後由青變黃,又其莖觸之有粗糙感,麻黃之名或由此而來。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
古今所用麻黃皆為Ephedra屬植物,但記載中偶然也存在形近致誤的情況,如《植物名實圖考》卷11麻黃條云:「今江西南安亦有之,土人皆以為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據其所圖,實為木賊科植物節節草Equiseticum ramosissimum Desf.,此植物形態與麻黃十分近似,《爾雅﹒釋草》郭璞注引毛傳云:「水舄也,如續斷,寸寸有節,拔之可復。」此所形容者即是節節草,同條鄭樵註:「狀似麻黃,亦謂之續斷,其節拔可復續生。」此言節節草似麻黃,而非以節節草為麻黃也,故知鄭樵并未混淆,此或系吳其濬偶然失考。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
Ephedra屬植物我國約有15個種,分佈較廣,除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外,其他各地皆有分佈,以西北各省及雲南、四川種類較多。不同時期本草著作所強調的道地產區頗有不同,《本草經》、《名醫別錄》謂:「麻黃生晉地及河東」,《范子計然》云:「出漢中三輔。」其地在山西、河北、河南、陝西一帶。陶弘景云:「今出青州、彭城、滎陽、中牟者為勝,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能與陶弘景之說相呼應的是《水經注》卷22提到:「中牟縣之圃田澤北,與陽武分水,澤多麻黃草。」中牟即今河南中牟、湯陰。
唐代《新修本草》云:「鄭州鹿台及關中沙苑河傍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亦不復用,同州沙苑最多也。」此見初唐麻黃產地集中在河南、陝西兩處。復考《千金翼方》、《元和郡縣圖志》、《通典》,記載略同,如《通典》云「滎陽郡貢麻黃二十斤。今鄭州。」
宋代則以河南開封府麻黃最為上品,《開寶本草》云:「今用中牟者為勝,開封府歲貢焉。」 《本草圖經》謂:「今近京(指開封)多有之,以滎陽、中牟者為勝。」《本草衍義》云:「麻黃出鄭州者佳。」檢《宋史》卷85,開封府歲貢麻黃、酸棗仁,據《元丰九域志》其數量開封十五斤、鄭州十斤。至於《證類》專門繪出陝西同州、四川茂州麻黃,原因不詳,或是襲用前代舊圖,非宋代採訪所得者。
明代《本草蒙筌》言:「麻黃,青州、彭城俱生,滎陽、中牟獨勝。」《山堂肆考》卷16云:「狗脊山在開封府中牟縣治後,上產麻黃。」《明一統志》開封府土產麻黃,小注「中牟縣出」,皆重視河南所產。
據清代所修方志,產出麻黃的省份除河南外,尚有山東、陝西、雲南、北京、內蒙,而令人奇怪的是,後世麻黃的大宗產地山西之《山西通志》卻沒有提到有麻黃出產。民國《偽藥條辨》云:「麻黃,始出晉地,今滎陽、汴州、彭城諸處皆有之。」曹炳章增訂云:「麻黃,九十月出新。山西大同府、代州、邊城出者肥大,外青黃而內赤色為道地,太原陵坵縣及五台山出者次之,陝西出者較細,四川滑州出者黃嫩,皆略次,山東、河南出者亦次。惟關東出者,細硬蘆多不入藥。」 又據民國29年(1940)陝西西京市(西安市)國藥商業同業公會《藥材行規》之麻黃、麻黃根條產地項皆言:「西北各省,大同產佳。」至此,山西完全取代了河南的位置,成為麻黃道地產區,這基本與現代的情況一致。至於今天內蒙古麻黃產出,最早記載見於《欽定熱河志》卷94引《元一統志》:「(大寧路)大寧、惠和、武平、龍山四縣,髙州、松州土產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