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半夏 |
---|
来源 | 玉叩斋 |
---|
今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根茎,半夏植物分布较广,主产于四川遂宁、安岳、昭觉,重庆万州,湖北荆州、武昌、老河口、襄阳、阳新、天门,河南汝南、灵宝、卢氏,山东金乡、巨野,安徽怀宁、宁国、宣城等地。
本草研究认为:半夏因生长季节得名,早期品种不详,今用Pinellia ternata大约开始于魏晋,在使用过程中尽管偶与同科其他植物相混淆,但该品种一直是药用主流。半夏各地皆有分布,宋代以来山东齐州(今历城)所产最称道地,民国开始随着湖北、四川、河南等产量增加,山东的产地优势逐渐下降。
【品种考订】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吕氏春秋》《淮南子》皆同,《急就篇》“半夏皂荚艾橐吾”句,颜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显然,这种半夏是因为生于夏历五月而得名,这与后世所用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生物学特性不符,对此,孙星衍、森立之皆在著作中含蓄地表达了他们的疑惑。孙辑《本草经》半夏条的按语引《月令》作“二月半夏生”,几乎所有的孙辑本以及黄奭辑本皆是如此,显然改“五月”为“二月”不应视为版本讹误,而是有意为之。半夏《本草经》一名水玉,孙星衍又云:“《列仙传》云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农,即半夏别名。”按赤松子事见《列仙传》卷上,如果赤松子所服的这种“水玉”是半夏的话,的确与该药在《本草经》下品的地位不相吻合。森立之则从另一个角度对“五月生半夏”作了解释,《本草经考注》本条按语云:“叶有细阔二种,花有紫白二样,五月叶茎际生实,与百合实、零余子等同。此实即是嫩根落地而生芽也。《月令》所云五月半夏生,此之谓也。”森立之将五月生半夏解释为叶柄下部的珠芽,其实,不论如何曲为解说,直到汉代,药用半夏恐怕都不是今用品种。
魏晋文献中的半夏应与今种接近,《名医别录》提到“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净。”陶弘景也说:“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现代研究提示,生半夏所含2,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有粘膜刺激作用,可以催吐,受热后此成分破坏,其他耐热成分则有止呕作用。至于两书提到的洗令“滑”尽,这当是形容半夏块茎中所含粘液细胞之黏液质。此外,《吴普本草》则在植物特征上对半夏有所描述:“一名和姑,生微邱,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花圆上。”这基本符合今用Pinellia ternata特征。大约从唐代开始,几种来源于天南星科的药物:虎掌、由跋、天南星与半夏之间的关系变得含混不清,这为后世半夏的品种混乱埋下了伏笔。《新修本草》半夏条云:“半夏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问南人,说苗乃是由跋,陶注云虎掌极似半夏,注由跋乃说鸢尾,于此注中似说由跋。三事混淆,陶终不识。”苏敬这段话揭示了唐代半夏、由跋、虎掌相混淆的情况,但将混乱的原因归咎于陶弘景似非合理。不妨依次澄清:
【道地沿革】
《范子计然》谓半夏“出三辅,色白者善”,《本草经》说:“生槐里川谷”,槐里即今陕西南郑县。陶弘景则曰:“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此外,《太平御览》卷992引《广州记》“鄣光县出半夏”,又引《建康记》“建康出半夏,极精。”
今用半夏分布甚广,《新修》提到“半夏所在皆有”,《千金翼方﹒药出州土》土贡半夏者有河南府、润州、宣州三处。宋代《太平寰宇记》土贡半夏有河南府、唐州、戎州三处,此外南宋所修《临安志》《三山志》《赤城志》《海盐澉水志》《建康志》等皆提到该地有半夏产出,但宋代最正宗的半夏产地为齐州,即今山东省历城县,不仅《证类》专门绘制齐州半夏,《本草图经》也说:“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本草衍义﹒序例》齐州半夏与上党人参、川蜀当归、华州细辛并称,在宋元医方如《苏沈良方》《医说》《妇人大全良方》《世医得效方》亦使用齐州半夏。孔平仲《常父寄半夏》诗生动地记叙了老友自齐州寄来半夏,被家人分食险些中毒的趣事,诗云:“齐州多半夏,采自鹊山阳。累累圆且白,千里远寄将。新妇初解包,诸子喜若狂。皆云已法制,无滑可以尝。大儿强占据,端坐斥四旁。次女出其腋,一攫已半亡。小女作蟹行,乳媪代与攘。分头各咀嚼,方爱有所忘。须臾被辛螫,弃余不复藏。竞以手扪舌,啼噪满中堂。父至笑且惊,亟使啖以姜。中宵分稍定,久此灯烛光。大钧播万物,不择窳与良。虎掌出深谷,鸢头蔽髙冈。春草善杀鱼,野葛挽人肠。各以类自蕃,敢问孰主张。水玉名虽佳,神农录之方。其外则皎洁,其中慕坚刚。奈何蕴毒性,入口有所伤。老兄好服食,似此亦可防。急难我辈事,感惕成此章。”
明清半夏多以山东齐州出者为上,见《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晚近《药物出产辨》则认为“产湖北荆州为最”;郑肖岩《伪药条辨》只说半夏“青齐江浙随处有之”,而曹炳章增订本则主张杭州富阳出者最佳,衢州、严州出者亦佳,而四川、荆州出者较次;民国初年北京西鹤年堂清半夏药材内票又注明“植物草根,产自济宁”,依然以山东为正;另据民国29年(1940)陕西西京市(西安市)国药商业同业公会《药材行规》之“半夏个”产地项言“四川、江南、北方各省”,同书“半夏曲”条则云:“四川保宁最佳”。事实上,直到民国除山东外,半夏似未真正形成大宗的道地产区,或正因为此,《中国道地药材》将本品列为南药,《道地药材图典》列入中南卷湖北省下,《中药商品学》归为川药,有关品质研究则加载《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编)》第1册中,因此,相关省区都可以结合本品的栽培背景进行人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