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伏兔
別名外溝, 外丘
國際代碼ST32
bubble_chart 釋名

伏,俯伏。穴位於大腿前面股四頭肌隆起處,形似伏兔之狀。《針灸大成》:「上有肉起如兔之狀」。

bubble_chart 位置

伏兔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處。當股直肌肌腹中。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股直肌肌腹中。
  • 神經:股神經前皮支,股外側皮神經。
  • 血管: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1~2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祛寒濕,利腰膝。

  • 古典:腰膝冷痛,下肢麻痺不仁,腳氣,寒疝,狂邪鬼語,風勞氣逆,少氣。
  • 現代:下肢癱瘓,膝關節炎,蕁麻疹,股外側皮神經炎。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