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神闕
別名臍中, 命蒂, 氣合, 氣舍, 環谷, 維會, 生門
經絡任脈
國際代碼CV8
bubble_chart 釋名

神,神氣;闕,原意為門樓、牌樓。神闕意指神氣通行的門戶。《釐正按摩要術》:「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穴當臍窩之中,故又稱「臍中」、「命蒂」、「生門」。

bubble_chart 位置

神闕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腹中部臍窩中央。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緻密的瘢痕組織,無皮下脂肪,皮膚、筋膜和腹膜直接相連,是前腹壁薄弱之處;深層為小腸。
  • 神經:第十肋間神經前皮支內側支。
  • 血管:腹壁下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一般不針,多用灸法(隔鹽灸5~10壯,艾條溫灸15~20分鐘)、敷貼或穴位照射法,如︰

  • 回陽救逆以治虛脫,可用隔鹽灸法;
  • 治腹部冷痛,可用熱熨法或艾條溫灸法;
  • 治療慢性腹瀉或蕁麻疹,可用拔罐法;
  • 治盜汗或神經性嘔吐,可用五倍子粉調敷;
  • 防暈車,可用香桂活血膏等膏藥外貼。
  • 如將藥末置於臍中,再在其上施灸稱熏臍法(蒸臍法、煉臍法),所用藥物可因病而異。
  • 如需針刺,須清潔臍窩,嚴密消毒後,直刺1~1.5寸;
  • 有臍瘻管、臍疝者禁刺。
  • 或由天樞、水分、氣海進針後向神闕透刺。

bubble_chart 功效

溫中,止瀉,回陽救逆。

  • 古典:虛脫,厥逆,中風不省人事,風癇,自汗,水腫,臌脹,腹痛,腸鳴,泄瀉,脫肛,無子。
  • 現代:休克,盜汗,蕁麻疹,暈動病,神經性嘔吐,急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腸粘連,腸結核,脫肛,腹水,尿瀦留,遺精,陽萎,痛經,子宮脫垂。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