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穴名郄門
國際代碼PC4
bubble_chart 類別

郄穴。

bubble_chart 釋名

郄,孔隙;門,門戶。穴當手厥陰心包經之郄,為神氣出入之處,故名。

bubble_chart 位置

郄門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5寸,當曲澤大陵的連線上。
  • 針灸甲乙經》:「去腕五寸」,
  • 《循經考穴編》補充「兩筋間」。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橈側為橈側腕屈肌,尺側為掌長肌腱;有指淺屈肌,深層為指深屈肌。
  • 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為正中神經,最深層為前臂骨間掌側神經。
  • 血管:前臂正中靜脈、正中動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0.5~1寸。注意避免損傷正中神經幹(尤其是作穴位注射時)。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寧心、安神、泄熱。

  • 古典:心痛、心悸、胸痛、咳血、嘔吐、嘔血、癲狂、驚恐、畏人、神氣不足、久瘧不瘥、五心煩熱、肘臂攣痛、疔瘡、胸疽、久痔、鼻衄。
  • 現代: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速、胸膜炎、膈肌痙攣。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