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陰維脈郄穴。
【釋名】
築有搗的意思,用指體表脈搏跳動應手有力之處;賓,賓客。穴在脛後動脈之旁,故名。
【位置】
蠡溝、築賓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築賓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小腿內側面,內踝尖上5寸,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當腓腸肌肌腹內下方凹陷處。
- 《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腨分中」;
- 《聖濟總錄》:「內踝上五寸」;
- 《針方六集》作:「在足內踝上六寸腨分中」。
【解剖】
- 肌肉:前為趾長屈肌,後為腓腸肌。
- 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脛神經。
- 血管:深層脛側為脛後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理下焦、清神。
- 古典:腹部疝痛、癲疾狂言、嘔吐、足腨痛、腳軟無力、癭瘤、不育。
- 現代: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
【配穴】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