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玉枕
國際代碼BL9
bubble_chart 類別

難經本義》列作「髓會」。

bubble_chart 釋名

枕骨古名玉枕骨,穴居其上,故名。

bubble_chart 位置

玉枕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後頭部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腦戶)旁開1.5寸凹陷處,與枕外隆凸上緣相平,當天柱直上2.5寸。 關於玉枕與絡卻之間的分寸各家記載有所出入︰
  • 針灸甲乙經》:「在絡卻後七分」;
  • 千金要方》作「七分半」;
  • 針灸資生經》:「《銅人》云玉枕在絡卻後一寸半;
  • 《明堂上、下經》皆云七分半。…予按《素問》注云玉枕在絡卻後七分,則與《明堂》之七分半相去不遠矣,固當從《素問》為準。然而玉枕二穴既夾腦戶矣,不應止七分則至於腦蓋也。
  • 《銅人》一寸半蓋有說焉,識者當有以辨之(今以諸經校勘,在絡卻後寸半者是)。」
  • 《靈樞經脈翼》:「在絡卻後一寸五分,或取後項上入髮際三寸,腦戶旁一寸三分」;現均從《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作一寸五分。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枕肌。
  • 神經:枕大神經分支。顱腔內正當大腦枕葉視覺區。
  • 血管:枕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沿皮刺0.3~1寸。一般不灸。

bubble_chart 功效

祛風、明目、清神。

  • 古典:頭重、頭眩、項痛、惡風寒、嘔吐、癲疾,目系急痛、視不清,不能遠視、鼻塞無聞、卒起僵仆、落枕、耳聾。
  • 現代:近視、枕神經痛、口瘡、足痒。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