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组成 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bubble_chart 制法用量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bubble_chart 功效
温脏安蛔。
bubble_chart 主治
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进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bubble_chart 方义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bubble_chart 现代应用
排胆及驱蛔等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而单用乌梅作用没有复方强,表明复方有协同作用。实验还表明,本方在麻醉蛔虫体,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降低pH值,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