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药名猪苓
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枯根上。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去泥沙,晒干。切片入药,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bubble_chart 功效

利水渗湿。

bubble_chart 主治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本品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是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若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如四苓散。若水湿泄泻,配苍术厚朴茯苓等,如胃苓汤。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又可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如猪苓汤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1. 《本经》:“主阂疟、解毒…利水道。”
  2. 《本草衍义》“猪苓引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3. 《本草纲目》:“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不利。”并谓“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无水湿者忌用。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猪苓主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其水煎剂有较强利尿作用。其利尿机制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钾、钠、氯的重吸收所致。猪苓多糖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