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菌核。寄生於樺樹、楓樹、柞樹等的腐枯根上。主產於陝西、河北、雲南等地。春秋二季採挖,去泥沙,曬乾。切片入藥,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bubble_chart 功效
利水滲濕。
bubble_chart 主治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本品甘淡滲泄,利水作用較茯苓強,凡是水濕滯留者均可選用。若脾虛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茯苓、澤瀉、白朮同用,如四苓散。若水濕泄瀉,配蒼朮、厚朴、茯苓等,如胃苓湯。陰虛有熱小便不利,淋濁等證,又可與澤瀉、滑石、阿膠等配伍,如豬苓湯。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經》:「主閡瘧、解毒…利水道。」
- 《本草衍義》「豬苓引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
- 《本草綱目》:「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小便不利。」并謂「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無水濕者忌用。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豬苓主含麥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其水煎劑有較強利尿作用。其利尿機制主要是抑制腎小管對水及電解質,特別是鉀、鈉、氯的重吸收所致。豬苓多糖還有一定的抗腫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