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是病畜, 以羊为主,牛、猪次之。进食病畜的奶、肉或与病畜接触而受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和眼结膜而致病。最易受累的组织是肝、脾、淋巴结、肺和肠。
bubble_chart 流行病学
曾居住于牧区,有与病畜( 羊、牛、猪)接触或进食病畜的奶、肉的病史。
bubble_chart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差别较大。一般表现为起病缓慢。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热型不一,可为波浪型、弛张型、稽留型或脓毒败血型。发热逐渐上升后持续1~ 数月,然后逐渐退下,经数日~2周又回升,周期反复地发热,不治可持续达数月之久。与发热同时可伴有寒战、乏力、大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关节痛和神经痛,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关节红肿,也可有皮疹( 淡红色斑丘疹或出血点)。小儿常哭闹不安、头痛、不活泼。年长儿童可有睾丸炎。也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但少见。
bubble_chart 辅助检查
- 病原学检查应在抗生素治疗前进行血液或骨髓培养,阳性率较高(约80%),其他脑脊液、肝或淋巴结穿刺液、尿液也可做细菌培养。
- 血清学检查
-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效价1:160以上为阳性,病程中效价上升者更有意义。
- 补体结合试验:出现较晚,在病程?3周时才出现阳性反应(效价>1:8为阳性),但特异性高。
- 抗人球蛋白试验:效价>1:80为阳性。
- 加热凝集反应:将患者血清加热,用二胇基乙醇或半胱氨酸作用后,如凝集效价较原来降低20~30%以上者为自然感染。可用以鉴别接种菌苗后和自然感染后的血清凝集反应。
- 皮内试验: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皮内注射48小时后,局部红肿硬结直径>2cm者为阳性,说明感染过此病
bubble_chart 治疗措施
-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饮食富营养易消化。多饮水,注意水分、电解质平衡,有高热、关节痛或神经痛者可予对症处理。
- 病原治疗
- 四环素或土霉素(8岁以下小儿禁用)30~40mg/(kg﹒d),分4次口服。3~4周为一疗程。
- 复方新诺明按SMZ5Omg/(kg﹒d),每日分2次服用,疗程3~4周。
- 链霉素25mg/( kg﹒d ),肌注,连用3周,休息1周,再连用3周。
- 氨苄青霉素100mg/( kg﹒d )肌注,连用3周,休息1周,再连用3周
bubble_chart 预防
- 不喝生牛奶或羊奶。
- 发现病畜,及时隔离,彻底治疗。
- 与牲畜接触多者,应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