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 中毒性巨结肠 |
中毒性巨结肠是炎症性肠病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全结肠溃疡的病人。主要见于爆发型和重型患者。其临床特征是严重的中毒症状及节段性或全结肠扩张,腹部明显胀气,最明显的扩张部位在横结肠。炎症性肠病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患病率为1.6~13%,binden等报导,本病经内科治疗,其死亡率为30%,未手术穿孔者死亡率为80%;手术死亡率为21.6%。其中穿孔者为51.2%。未穿孔者为8.7%。
bubble_chart 病因学
重症活动性结肠炎患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主要是病情进展迅速与治疗不当,也可能由于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过程中的注气和导管操作失误。缺钾及抗胆碱能,抗腹泻药物或 鸦片类麻醉性镇痛剂可降低肠肌张力抑制肠运动,可诱发本病,由于严重的炎症破坏了控制正常肠道的神经与肌肉调节机制,肠腔内压力使肠腔壁扩张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此外,细菌过度生长及其产生的毒素进一步使肠腔扩张加重,并可导致腹膜炎。细菌的毒性进一步向全身循环系统扩散,导致全身中毒症状的产生。患者血中的白细胞明显升高,并产生低血钾、低血镁、贫血、低蛋白血症。
患炎症性肠病至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病程一般较短,Fazio报导小于3个月者约占24%。中毒性巨结肠亦可为炎症性肠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血压降低、嗜睡、全身衰竭;腹部迅速膨胀,有压痛,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微弱或消失,并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当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时,常提示急性穿孔。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核左移并出现中毒颗粒。常有贫血,低蛋白,低血钾及低钙低镁血症,脱水等。
腹部X线平片显示节段性或全结肠扩张, 以横结肠及脾曲最明显。fazio报导扩张结肠的直径为5.0-16.0cm,平均9.2cm。中毒性巨结肠早期几小时内可示横结肠下缘结肠带变厚,然后消失,同时可观察到胃、小肠大量积气,可能为细胞内缺钾、低钙、低磷、低镁血症以及代谢性碱中毒导致胃肠无力所致。如果腹腔出现游离气体,证实有肠穿孔。炎症性腸病患者出現嚴重腹痛、便次驟增至數十次血水樣便,即要警惕急症出現,若腹部x線平片示橫結腸腔徑大於6cm則可診斷。有人認為小腸異常積氣是中毒性巨結腸的早期現象,但caprilli認為,持續性小腸積氣與嚴重的代謝性鹼中毒使重型炎症性腸病患者容易併發中毒性巨型結腸。體溫>38.6℃,心率>120次/分钟,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同时伴有意识障碍,血压降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本症的早期诊断有赖于临床上的严密监护和腹部x线平片,以及对本`症的认识。当病史不清或以中毒性巨结肠为首发症状时,
应注意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霍乱、伪膜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憩室炎等导致的中毒性巨结肠相鉴别。
中毒性巨结肠累及全结肠,可呈节段性的病变以横结肠及脾曲显著。病理变化除具有溃结,克隆病各自的特点外,主要表现为重度炎症,深溃疡。隐窝脓肿及假性息肉等,由于结肠快速扩张,肠壁变薄,血液循环障碍或肠壁脓肿穿透,易发生肠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