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 (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 Maekawa) 的全草。主產於江西、安徽及河南等地。
果實成熟後割取全草,曬乾、切段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bubble_chart 功效
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陰暑證。本品辛溫發散,入肺經能發汗解表而散寒,其氣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濕祛暑而和中,故香薷善治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濕,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嘔吐腹瀉的陰暑證,常配伍厚朴、扁豆同用,如香薷飲。
- 用於水腫腳氣。本品辛散溫通,善於發越陽氣,入肺啟上源,以利水消腫。用於小便不利及腳氣水腫者,可單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朮同用,如薷朮丸。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 《滇南本草》:「發汗,溫胃,和中。」
- 《本草綱目》:「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日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宜多服。」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利水退腫須濃煎。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本品辛溫發汗之力較強,表虛有汗及陽暑證當忌用。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香薷二醇、甾醇、酚性物質、黃酮甙等。揮發油有發汗解熱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此外,有利尿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