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組成 黃耆 蒼朮(泔浸,去皮) 升麻 各3克 人參(去蘆) 澤瀉 神麴(炒黃) 橘皮 白朮 各1.5克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 炙甘草 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黃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
bubble_chart 製法用量
上藥㕮咀。用水600毫升(二大盞),煎至300毫升(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清暑化濕,益氣生津。
bubble_chart 主治
平素氣陰俱虛,又感暑濕,或暑濕耗傷氣陰,身熱而煩,四肢睏倦,精神短少,胸滿氣促,肢體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
bubble_chart 方義
方中人參、黃耆益氣固表;蒼朮、白朮健脾燥溫;黃柏、麥冬、五味子瀉火生津;陳皮、青皮、澤瀉理氣滲濕;當歸養血和陰;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濕,益氣生津之功。
bubble_chart 加減
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滿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參;口咽乾者,加乾葛;汗少者,黃耆減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