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型 | 風熱上擾 |
風熱上擾證是指風熱之邪上攻頭目清竅而出現的以發熱、惡寒、頭痛、頭暈、咳嗽等為主症的證候。
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重,惡寒較輕,頭痛頭暈,咽痛,口渴,咳嗽;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風熱上擾證常見於「頭痛」、「耳鳴、耳聾」、「失音」、「鼻淵」、「牙痛」等疾病中。
本證應與「風熱表證」、「風熱壅盛證」、「風熱襲肺證」相鑒別。
bubble_chart 鑑別處理
風熱上擾證是風熱之邪上攻頭目清竅所致,常見於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目清竅之病證。
如見於頭痛,症見頭熱脹痛如裂,起病急,發熱重惡寒輕,面赤,口渴,咽痛,咳嗽,鼻流濁涕,尿黃,便秘,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浮數。此為風熱侵襲,上干清空,致經絡氣血逆亂而致頭痛,治宜疏風清熱,利竅止痛,方用桑菊飲(《溫病條辨》)加蔓荊子。
如見於耳鳴、耳聾,表現為耳鳴、耳聾,伴有發熱惡寒,或不惡寒,頭痛,鼻塞,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此乃因風熱上攻,氣機不利,清竅受擾所致,故治宜疏風清熱,佐以開竅,方用銀翹散(《溫病條辨》)加減。
如見於失音,表現為發熱惡寒,口於渴,突發暴喑或聲音嘶啞,或不揚,伴咽痛,頭痛,咳嗽,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此乃外感風熱之邪犯肺,致肺氣不利。肺為聲音之門,喉為氣之出入之路,會厭為音聲之戶,風熱之邪上壅於喉,遂發暴喑,故治宜疏解風熱,宜肺清音,方用桑菊飲(《溫病條辨》)加蟬衣、牛蒡子。
如見於鼻淵,表現為鼻流濁涕或黃膿涕,腥臭氣穢,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覺不靈,頭痛,頭暈腦脹,或伴有發熱重惡寒輕等全身症狀,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此乃風熱外邪襲表,肺失宣利,肺氣通於鼻,肺經風熱上乘,熱毒壅盛,熏蒸鼻竅所致,故治宜散風清熱解毒,宣肺通竅,方用銀翹辛夷湯(冷柏枝老中醫方)。
如見於牙痛,表現為齒齦紅腫疼痛,發熱或寒熱交作,繼之齒齦糜爛,常易出血,或便秘噁心嘔吐,舌紅,苔黃,脈浮數。此因陽明蘊熱與風熱之邪相搏,邪熱上衝,客於齒齦所致,治宜疏風清熱,瀉火解毒,方用銀翹散(《溫病條辨》)加生石膏、防風。本證病因為風熱病邪,故好發於春季,素體稟賦不足,或起居不慎,勞倦過度等致使衛外不周,易致風熱之邪侵襲。風熱上攻頭目清竅,而出現頭痛、咽痛、口渴、失音、鼻塞等症狀。
本病初起,病變在肺衛,若肺衛之邪熱不解,病邪入裡,傳入氣分,病位主要在肺、胃、大腸。熱壅於肺者,可煉液成痰,症見喘息,咳嗽,咯痰黃粘,身熱,口渴,舌紅苔黃膩;熱在陽明胃腸者,可出現陽明熱盛證,表現為壯熱,面赤心煩,汗多,渴喜冷飲,苔黃而燥,脈浮洪或滑數;或陽明熱結證,表現為日晡潮熱,時有譫語,大便秘結或純利惡臭稀水,腹部脹滿硬痛,苔黃而燥,脈沉有力。如肺衛邪氣傳入心包,則出現痰熱內閉心包的病證,表現為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謇肢厥等。本病後期,多呈肺胃陰傷之證,為邪熱耗傷肺胃陰液所致,表現為低熱,口乾燥而渴,乾咳或稍有粘痰,舌紅少苔,脈細數。
風熱表證與風熱上擾證兩者均為風熱病邪侵襲人體肌表,病初邪輕,均為邪襲肺衛之證,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臨床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尤應仔細鑒別。風熱表證為風熱病邪侵襲肌表,鬱遏衛氣,衛氣開合失司,故以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等衛表證為主要表現;另可兼見咽痛,咳嗽等風熱上擾,肺氣失宣證。因風熱初起,邪在衛表,故見舌邊尖紅,苔薄白欠潤。治療上以辛涼解表為主,兼以宣肺泄熱。而風熱上擾證是因風熱病邪侵襲人體肌表,上攻頭目清竅而致,故以頭痛頭暈,咽痛,失音,鼻流濁涕,齒衄等風熱上擾證為主要表現,另因風熱襲表,可兼見發熱,微惡風寒等衛表證,舌苔可見薄白或薄黃苔。治療上以疏風清熱為主。兩者臨床有許多相似之處,而各有主次,應當辨別清楚。
![]() |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
風熱襲肺證與風熱上擾證兩者亦均為風熱病邪致病,均可見身熱,微惡風寒,咳嗽,口微渴,舌邊尖紅,脈浮數等衛表證,兩者在臨床中也很常見,病因及臨床表現相似,但病機偏向不同。風熱襲肺證係感受風熱邪氣而病變偏於肺氣不利的證候,故以咳嗽,咯痰,不易咯出為主,寒熱不明顯,是肺氣失於宣暢,主要病位在肺,故治療以辛涼解表,宣肺止咳為法。而風熱上擾證為風熱病邪侵襲人體,上擾清竅,故除咳嗽等症狀以外,另可見頭暈頭痛,咽痛,失音,鼻流濁涕,齒衄等多種表現,病變不獨在肺;治療上以疏風清熱為法。
《古今醫統》:「有風熱上攻,頭鼻壅塞,或外傷風熱,內熱愈窒,壅塞不聞。」